三联书店出版社在哪里(三联书店的三联是什么意思)

三联书店是少有的让我喜欢的出版社,它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怀

三联书店

中国的出版社很多,但多数只是一个出版社而已,只有少数的出版社才是有个性的,有鲜明形象的。而三联书店是少有的让我喜欢的出版社之一,它给我的印象就是: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怀。

前世今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它的前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

生活书店的创办人是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读书出版社的创办人是李公朴、艾思奇等,新知书店的创办人是钱俊瑞、徐雪寒等。他们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文化名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的生活、读书、新知三店合并。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全面合并,在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1949年3月,总管理处迁至北京。1951年8月,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1日,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

回顾三联书店的历史,最令人痛心的是,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思想禁锢,文化荒芜,三联书店基本上等于废掉了武功,无所作为。而最令人惊奇的是,从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并为止,共出版图书2000余种,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在我以为的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这是国民多么丰富的精神食粮啊!

三联书店是少有的让我喜欢的出版社,它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怀

读书杂志

我与《读书》

1979年,三联书店创办《读书》杂志。1986年起,我开始订阅《读书》杂志,一直持续到1992年底我南下广东时。虽然后来不曾订阅,只在书店里偶尔见过那封面简朴的《读书》,但心底那份情愫已经永恒。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堪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第二个启蒙时期。改革开放政策将国门再度打开,西方学术思想被迅速引入中国,《读书》绝对称得上启蒙运动的先锋杂志之一。

当时我正在一个小县城跟县长当秘书。小县城里订阅《读书》杂志的可能就两个人,除我之外,就是好朋友蒋利众,县文化馆的文艺报编辑。从《读书》杂志刊登的文章里,我们知道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治理、大众传播等理论,还了解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哲学、宗教、伦理、经济、艺术等思想观念。

《读书》杂志上令人脑洞大开的文章,我与蒋利众读起来都兴奋不已,常常在下班路上相遇于电影院前的广场,交流心得感悟,迟迟不愿归家。而且我们自诩,在那小县城里,《读书》杂志只有我俩读,而且,只有我俩才读得懂。

当然,我们也疯狂地购买《读书》杂志推荐的书籍,和三联书店出版的书籍来“补脑”。可是,我们后来都被“洗脑”,被灌输了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于是我们选择了做自由人,蒋利众在1988年去了海南,我在1992年去了广东。

三联书店是少有的让我喜欢的出版社,它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怀

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

“生活·读书·新知”虽然只是三家书店名字的组合,却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热爱生活,好好生活;然后是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最后是新知,新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中来,又让读书和生活更美好。

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重新梳理一下逻辑:读书是方法,新知是工具,生活是目的。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工具、目的”三个关键词,是分析问题的非常好的框架,它囊括了一个行为、一个事件重要的三个方面。

最后,还给大家分析一句流行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也有人加上“名师指路”或“高人开悟”。)读书、行路和阅人,此三者可谓个人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果要讲如何开阔视野,甚至如何才能成功,完全可以由这三个关键词展开。当然,有时候我们也用递进法来表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最后举个例子。如果你演讲的立题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你可以依狭义的理解,讲三个关键词:读书,旅行,交友。也可以适当引申来讲:第一,读万卷书。向专家学习,与大师对话,丰富理论知识。第二,行万里路。无限开阔视野,了解周遭环境,丰富实践经验。第三,阅人无数。结识三教九流,交往奇人异士,体味世态炎凉。做到以上三点,生活会不美好?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