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意是什么(望天门山的作者是谁)

唐玄宗缔造的开元盛世辗转过了13个年头,后世人尊为诗仙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此时方才25岁,刚刚启程离开家乡的巴山蜀水,乘船远赴江东游玩。

《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年少豪迈洒脱的见证者,读之豁然开朗

诗人路过安徽当涂,眼见天门山的壮丽雄奇、江水的浩瀚连绵不绝,与家乡的山水迥然不同,心中叹为观止,忍不住挥毫笔墨,写下这首《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闲来读诗

诗题天门山,即今天安徽省当涂县境内长江两岸的山峰,分别是东梁山、西梁山。两峰高耸入云,隔江对峙,如同一扇敞开的天门,因而得名。

一个“望”字,视角落在长江上的一叶扁舟上,因为无论站在东边或西边的山上,都无法看到这雄浑壮阔的一幕。

《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年少豪迈洒脱的见证者,读之豁然开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乘舟沿长江而下,远远望见大自然如此鬼斧神工之作兴趣盎然,忍不住赞叹,发挥出脑海里的无穷想象力,认定天门山原本是一体的,之所以中间断开了,原是被楚江经年累月冲击造就的自然神奇。

长江水域流经楚地,曰“楚江”。奔腾怒吼的长江之水能将天门山撞开,席卷而来的气势何其磅礴?

然而倾泻而出的江水至此出现了回转,为什么呢?除了水道蜿蜒向北这个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宣扬“狭窄山道”和“奔腾江水”之间的势均力敌。天门山被楚江冲断,楚江水亦为山峰所阻挡遏止,回旋,水流逐渐放缓了速度。

《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年少豪迈洒脱的见证者,读之豁然开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什么时候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呢?当李白乘坐的小舟逐渐接近天门山的时候,渐行渐近,两岸山峰轮廓越加鲜明,直到置身其中,方得见青山夹岸相迎的场面。

这是一副动态的自然景色,当视角移动的时候风景随之变换,再次印证了诗人并非站在山上某处游览观光这点,而是身临其境分享的视觉盛宴。

“孤帆一片”即为“我”,也就是李白。浩渺天地间,其余的景致游人皆化为虚无,唯剩下眼前的天门山和“我”的出现,读到这里,恍然有见到另一首诗的错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冲破眼前的束缚,

多么潇洒豪迈,

多么的无拘无束!

这一刻,青山化作了本地的“主人”,迎接李白这位远来的“客人”,得以欣赏如此名山胜景,李白也不吝啬,潇洒挥毫,一首《望天门山》名垂千古,引得后世无数游人驻足打卡、流连忘返。

《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年少豪迈洒脱的见证者,读之豁然开朗

李白式的浪漫主义

想象、夸张、比喻、拟人,李白将种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融合贯通,在这首诗上运用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即便我们没有见到那座山也能在脑海中想象出神奇动人的画面,或许“闻名更胜见面”也说不定呢?亲眼见到,没准就局限了呢。

杜甫称之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总是能用清新自然的笔触,渲染出大自然的山河秀丽、磅礴壮观,没有辞藻堆砌,自然而然突显出鲜明的“自我”个性。

《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年少豪迈洒脱的见证者,读之豁然开朗

写在最后

“谪仙人”下凡来,游览名山胜水处处可见惊喜,轻易让读者从自我的视角感受其中的豪迈胸怀。有人说: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这两年,疫情形势一度凶险,相信许多人的出行计划都受到了阻碍。

不过没关系,先到诗中去畅游一番吧,读读太白的诗,感受身临其境的即视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