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在哪里(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个省)

游醉翁亭

题记:

一代宗师有盛名,

千年醉翁留其亭。

青山依旧环滁州,

斯人只在追忆中

醉翁亭与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并称为全国四大名亭。

2021年3月22日,女儿驾车,我有幸游览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当年的琅琊山,离滁州六七里,但现在城市扩大了,一出滁州市,就到了琅琊山脚下。

历史穿越到宋朝,公元1045年。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一代宗师欧阳修被贬谪滁州。

但欧阳修并不颓废,不闹情绪,常深入民间,还到离滁州六、七里路的琅琊山游览,与寺中老和尚智仙相交甚笃,视为知音,常谈古论今,弹琴对弈。因古寺在山上,坡陡路险,崎岖难行,故智仙常下山与欧阳修会面。1047年的一日,正在山麓下大石头上下棋,围观者甚多,忽天降大雨,众人皆淋湿。一樵夫道:“何不在此建一个亭阁。”智仙和尚以为然。随筹资纠工,很快建成。但没有名字。邀请欧阳修等人来观,他已醉,年龄也大,颤颤巍巍。欧阳修爱酒,但量小,一喝就醉,故自称“醉翁”。亭子既然为我所建,那就叫“醉翁亭”吧。吩咐随同拿来文房四宝,“醉翁亭”三个字一挥而就,。

而后写下了《醉翁亭记》,并张贴在滁州城门,请百姓提意见。文章开头罗列了滁州四周的多个山名,还是那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欧阳修大笔一划全部删去,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山山都包括,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直奔主题。于是乎,一篇千古名作就此诞生了。

由于欧阳修的名气太大,《醉翁亭记》不胫而走,流传甚广。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意是我欧阳修来琅琊山的目的不是为了喝酒,而是来欣赏滁州的山水美景来了。但经过长期的演变,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或“醉翁之意”在现代语境中,指的是本意不在于此,而在别的方面,另有所指、所图。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

之后,醉翁亭名扬天下,骚人墨客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苏东坡也题写了《醉翁亭》三个字。各个朝代相继修建了多个亭、阁、祠、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称为“九院七亭”,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建筑群,与山上的琅琊古寺遥相呼应,增辉添色。山涧流水潺潺,树木葱茏,真是一个不错的风景区。

九院七亭,我游览了一边,重点当然是醉翁亭了。和别的亭子不一样,是四方形的,单檐歇山式。我大概丈量了一下,宽6.5米,高约3米,中四根柱子稍粗,外一圈小柱子,共16根。设计宽敞、亮丽,别具一格。还有四个条凳相连,其中两条还有“小桌子”镶嵌在上面,这大概是供文人读书写字用的吧。

我坐在醉翁亭里凳子上,陷入遐想。一千年前,那个自称为醉翁的滁州太守,在这里饮酒宴客,吟诗对弈,环顾滁州的山山水水,欣赏着春天的烂漫山花,夏日的蓊郁草木,秋季的累累果实,严冬的皑皑白雪,是多么的惬意、洒脱、豁达,哪里像一个受过降职处分的人呀。他朝中一品大员,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全国“高考”主考,连苏东坡都是他的弟子,任过开封府尹,一代文化宗师,降级到偏僻的滁州,但是人家不灰心,不气馁,活出了精彩,展示了气度,最终成就了不朽名篇,也成了千古名人。

山还是琅琊山,亭还是醉翁亭。不过,一千年了,当年的亭子受日晒雨淋风吹虫蛀,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毁建不知几番了。但不影响对她的瞻仰、追思和怀念。

醉翁亭,将永远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醉翁亭记》,将永远留存在华夏民族的文学宝库中。

全国四大名亭之醉翁亭

全国四大名亭之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醉翁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