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是什么意思(你欣赏仓颉吗为什么)

1、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2、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3、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寿光历史名人——仓颉

山东寿光历史名人——仓颉
寿光历史名人——仓颉

(苍颉),历史记载中的黄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中国汉字鼻祖,中华文化先圣之一。仓颉墓原在寿光市城区,1960年被拆毁。为纪念仓颉,寿光城区现称为圣城街道,城区建有以纪念仓颉为主题的公园“仓圣公园”。

山东寿光历史名人——仓颉
《辞海》“仓颉”载:仓颉,也作苍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仓颉可能只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齐鲁历史文化大事编年》载:仓颉,亦作苍颉,史皇氏。东夷发明家,黄帝时大臣,始作书,是文字的发明者。据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的发现,传说有根据的。仓颉墓在今寿光市,秦始皇焚书时,许多书籍藏在墓中,故有“藏书室”之称。

新编《寿光县志》“仓颉墓”载:仓颉墓在旧县城西门外迤北,大道西旁(今中心大街北段路西城乡建设委员会院内)。旧为寿光游览胜地。世传仓颉墓有三:一在陕西白水县;一在山东东阿县;一在山东寿光县。据郦道元《水经注》所述,以在寿光为可信。墓之封土长宽各4.47米,高2.26米,上生蓍草。墓地面积共10余亩,四面护以短墙,墙外绿水环绕。匝岸多垂柳,夏日枝叶纷披,翠柳藏莺,风景清幽。正门为月形圆门,门前小桥流水,倍增雅趣。墓前一亭,曰:“启秘亭”,亭为石基木构,计12楹,飞檐翘角,别具一格,有楹联云:“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清嘉庆年间,知县宋铭匾曰:“始制文字”。民国6年,县知事尹志皋镌石亭联云:“石室志藏书,廿八言文字蟠螭,除秦李斯、汉叔孙无能识者;幽宫留宿土,四千年洪荒遗蜕,并娲皇墓、少昊陵相与传之。”亭内设石几、石凳,供游人憩息对弈。亭前有东西二水井,即旧“八景”所称“仓颉双井”。园中杂种松、柏、槐、柳,炎夏古木成荫,清风拂拂,是夏日避暑佳境,亦是吊古览胜之名区。历代文人,多有诗文凭吊。1960年拆除。

《寿光文化追远》载:仓颉(亦称苍颉),即史皇氏,史载的黄帝史官,“仓颉作书”,墓址原在寿光市故城西侧(原建设局院内)。在文字产生前,人类用于记事的方法是“结绳记事”。源于今寿光古城街道古城村的“己”族、“纪”国之“己”即与文字的起源有关。“己”之本意为绪,绪既可用于织,又可用于系即结绳之用。“己”为人类最早的记事工具。中国古史中记载的“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现代考古学证明,从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6000年前后)开始,山东地区即有了图像文字,这些文字的创造者与发源于寿光的东夷伯益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今莒县境内的由大汶口文化时期东夷伯益部落发展而成的古莒国遗址,占地700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聚落遗址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古国,国都陵阳河遗址50万平方米,发现了城墙和7种13个图像文字,与后来的汉字有渊源关系,大汶口文化的古莒国,是由伯益族后裔建立的赢姓古国。莒国为最先发现图像文字的地方,是陶器尖端产品“蛋壳陶”的主要制作中心之一,酿酒业发达,青铜器独树一帜,已产生了原始天文历法。桓台县史家村龙山文化(距今上限4600年)——岳石文化遗址出土了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了武丁时期字数最多的青铜器铭文(其时伯益部已控制了黄河下游所有古夷人部落。另陕西省白水县也有以史为名的村庄史官村,史字为名的村庄迁徙方向与伯益族的迁徙方向是一致的。史官村亦有仓颉墓、庙、碑,当为仓颉族迁徙的证明。仓颉当与名列颛顼帝“八才子第一”的“苍舒”族有关,颛顼时即为势力最强的部族,当在黄帝时就是一个强势族群。并因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特别是在记事及发明上多有成就而为黄帝史官,当时的今寿光旧城文化遗址当为仓颉族的发源地。今寿光城东有大仓村)。不仅仓颉墓、仓颉台、仓颉石室在寿光,而且于寿光出土了“仓颉鸟迹书”(即仓颉书),据《金陵新志》载,该石书于周初出土于仓颉墓下,共28字,内容为祭祀经文。寿光历史上仓颉墓碑共3块:一块于1989年出土于今水产局宿舍楼施工工地,据碑文立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4年);一块为清乾隆年间寿光知县王椿立,“文革”中被毁;一块为清同治年间寿光知县刘有成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仓颉台弥水所经,有孔子问经石室,中有孔子像”。史载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结绳之政”当以源于今寿光古城街道古城村的“己”族为代表),而伏羲、女娲传说来源于少昊、太昊西迁,考古发现最早的图像文字产生于寿光伯益族的赢姓后裔莒,最早的甲骨文产生于伯益族控制范围的桓台史家村遗址,“仓颉鸟迹书”又在周时出土于寿光仓颉墓中,距今460多年前(公元1554年)就有仓颉的明代墓碑竖立在寿光,这一切均说明发源于寿光的东夷伯益族在中华文字的发明创造中居于重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人物画像由寿光市美协副**梁伟松先生创作

心中有真情 笔墨传神韵——访市美协副**梁伟松

山东寿光历史名人——仓颉
梁伟松,男,大学学历。山东寿光市文化馆副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政协委员、潍坊市政协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荣宝斋画院刘大为人物画高研班画家、寿光市拔尖人才专家、寿光市美协副**。

见到梁伟松,他刚从福建惠安写生归来,风尘仆仆中不顾旅途劳累,便接受了记者采访。进入他的工作室,映入记者眼前的便是满墙人物肖像画,这些人物都是寿光历史上的名人。前些年,中央电视台节目组要录制寿光历史名人,需要这些历史人物的肖像,当时,文化馆的领导找到梁伟松,只给一周的时间让他完成作品。他根据人物的历史记载、生平事迹、形象描述和亲属表述的人物特征而创作,每个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如同还原了历史,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收到作品后非常满意,使得节目得以完美呈现。

从知青到省委机要员 绘画一直是自己的钟爱

艺术是天赋加后天的努力,每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梁伟松也不例外,从小就喜欢涂鸦的他,上初中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绘画天赋。那时学校里要办黑板报,孙家竹老师让同学们现场写字或画画,学生自由发挥,看谁写的好画的好,之后老师选中了四位学生,其中就有梁伟松。他说:“办黑板报的四位同学分工不同,字写的好的专门在黑板报上写字,老师看我画画得好,就让我在黑板报上专门画花边和插图。那时,我就在学校里用红、黄、粉红等彩色粉笔创作出了人物肖像画,特别是人的皮肤,把这几种颜色混合起来,然后再用手擦,使人物肤色更柔和,看起来更逼真、更自然,创作的人物画受到了校长和老师的表扬。高中毕业后,校长又把我和王思成叫去给学校里画物理课上的机械挂图,那时一画又是一个多月。”

高中毕业后,梁伟松赶上知识青年下乡,分配到三官庙大队当选为知青组长,他不怕苦,不怕累,又脏又累的农活抢着干,被评为潍坊地区优秀知识青年。领导得知他有绘画天赋,后被公社借调到生产水利指挥部画宣传栏,内容就是一些关于抢收、抢种、水利等生产、政策方面的宣传画。一年后,山东省委办公厅在全省招机要员,条件是没有任何历史问题“又红又专”的优秀知识下乡青年,政审非常严格,必须是工作上很优秀,政治上“又红又专”。当时,梁伟松符合所有条件,之后,被顺利选拔到省委从事机要员工作。

师名师奠定艺术之基 为专心从事艺术回到家乡寿光

梁伟松来到省委工作后,环境不一样了,接触的人也不一样了,人的境界高了,文化层次也高了。梁伟松说:“到了省委后,接触到了唐诗宋词,第一次听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虾、 吴作人的骆驼,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等,知道了当代一线大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思路大开,提升了对绘画的全新认识。那时发了工资就去买书、宣纸、毛笔、墨、颜色等绘画用品。那时的国画书鲜少有卖的,在省委里条件算最好的,新华书店在省委设了一个图书点,可以买到普通人买不到的国画书。那时下了班就照着书拚命临摹,钢笔画、素描画、国画都不厌其烦地临。周六周日,我便经常去济南火车站、千佛山、黄河泺口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写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的面孔,特别是火车门里侯车的人们,基本坐着不动,那时画速写人物,他们就是非常好的模特,当时,画人物画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母亲来济南看望我,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吃上不讲究,还是用钱来买宣纸吧!那时省吃捡用,就想把省下来的钱买宣纸和绘画用品。”

来省委工作一年后,正赶上文艺复兴,济南工人文化宫开设了美术班,笔试招收20名学生。梁伟松说:“赶上这么好的机会,我便报了名,现场命题考试,一周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真正走上艺术之路便是来美术班系统学习国画开始,我的第一位老师是原济南市文联**、关山月的得意弟子吴泽浩,他是当时的美术班的班主任。我跟吴泽浩老师学习画人物画,吴泽浩老师对我特别钟爱,周六周日经常叫我去他到家里‘开小灶’现场示范画画,课常上理论讲的多,去老师家中现场示范,理论结合实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艺术上进步很快。”后经尹毅老师介绍,认识了山东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吴山明先生高徒王经春,之后又跟王经春研习小写意人物画。“艺术的理论、概念、技法等都是在那时跟两位恩师形成的,他们把自己的艺术精髓毫无保留的手把手教给我,让我受益终生。艺术讲究师承,能遇到在艺术上有高度的老师是一大幸事,名师带名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很多弯路,老师的解惑与指导,在艺术的发展上更快了一步,特别是艺术风格、基本功的形成,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引领。”梁伟松感慨道。

在山东省委工作五年后,由于对画画的痴迷,梁伟松希望自己能从事专业绘画事业,那时,就想回到家乡寿光的文化馆来工作。“寿光文化馆缺少小写意人物画的艺术人才,自己又非常想回到家乡寿光来工作,那时,办调动不是件容易的事,省委不放我走,来寿光文化馆还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入,调动遇到了重重困难,后来,我的老师找到省委办公厅主任,才好不容易帮我调回寿光,得以进入寿光文化馆工作。”梁伟松说。

不断追求艺术真谛 神采墨韵不断升华

为追求更高的艺术真谛,梁松伟不断走向更高艺术殿堂求索。2000年,他考取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主办的中国画人物高级研修班,师承田黎明、杜滋龄、张道兴、何家英、陈钰铭、任惠中、李乃宙、梅启林等老师,艺术不断得到升华。2010年,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研修班,师承史国良、张道兴、霍春阳、梅墨生、李奎生等十位导师,艺术上更是突飞猛进。2013年,他又考入北京荣宝斋刘大为人物画高研班,更加系统地学习人物画新知识,秉承刘大为倡导的“艺术源于生活”的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坚持中国画的创新与生活结合起来,课堂上的人体写生与走出去到少数民族地区写生的道路,在艺术上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只有贴近生活和亲身体验,才是艺术的创作源泉,才能创作出不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打动人们的心弦。梁伟松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少数民族地区写生,他说:“少数民族的民族装束、头饰和服饰,对于我来说更具挑战性,画起来使人物更细致入微,画面更丰满细腻。”

自1988年以来,其作品先后在文化部、中国文联、省级美协等主办的全国书画艺术展中获特等奖两次,一等奖、金奖、银奖等总计60余次。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其作品不断获奖并得到人们的青睐。

他的人物画抒情传神 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超越

从事人物绘画41年,梁伟松崇尚唐人笔意,继承保留了唐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作为当代画家,他的作品中有古人,有今人,有现代生活的写照,他无时不在寻觅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在立意取象、笔墨经营中揉进“十八描”的曲直、刚柔、方圆,注重造型意趣,于稚拙中见真率,朴厚中显活力。

纵观他的画作,对描绘的人物总是以洗练的笔墨绘出,形神并茂,用笔洒脱又颇具法度,墨色酣畅又不失凝重,抒情传神,使画作洋溢出勃勃生机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全新的艺术享受。他的人物画,精细严谨、丝丝入微,其作品典雅清丽,如同读一首格调清新的诗,令人遐想,给人启迪。他的画里飘逸着一种静谧祥和的情绪。他的画感人,因为他的画里有你曾经掠过的身影,在喧嚣尘世中显得分外清丽脱俗。

当艺术在一些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浮躁中变味的时候,梁伟松仍坚守他的初心,从他对连环画的精心创作,到刻画入微的钢笔画、素描画里,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都表现出他的丝丝心绪,充溢着无限温馨,让人情感得到宣泄,心灵得到净化。

如今,梁伟松那清新明快、色彩斑斓、生活气息浓郁的人物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其作品洒脱中含沉稳,率真里寓严谨,以浑厚老辣的用笔,以淋漓清新的墨色,写造化之变幻,抒心源之美妙,致思高远,独开心境,在人物画的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他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他依然心无浮躁、不事张扬,继续行进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超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