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月薪一万可以打败多少人(月入一万超过全国多少人)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9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

也就是说,最近这三年,在统计数据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人均的月收入,才仅仅2927元。

并且,这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把你和一个千万富翁人均一下,你们就各有五百万的那种。可想而知,剔除高收入阶层人群的话,这个社会最主流的人群其实是什么样的收入水平。

月薪过万,就能打败全国90%的人,是真的吗?

贫困地区的人均年收入水平,截止2020年,才刚刚达到每月1000元。

月薪过万,就能打败全国90%的人,是真的吗?

这是中国网民2018和2019年的人均收入分布,可以自行对照一下自己处于哪个层级。

由上面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月薪过万打败90%的人这绝对不是一个玩笑,甚至可能远远不止90%,95%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月薪过万,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并且在一线城市,都已属于金字塔尖了。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即收入与幸福感不成正比的现象。其解释之一就是,收入和财富具有相对性,而这种相对性决定了它们真正的价值。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在不同城市,月薪过万的意义是不同的。

正因为大城市更容易月薪过万,所以在大城市月薪过万就没有那么稀有,反而会有更多高收入人群、高消费场所,且更容易产生攀比效应。即便许多消费选项也许并不包含在月薪1万打工人的生活成本之内,它们的存在还是会直接降低薪资在人们心中的价值。

另外,在薪资水平较高的社交圈中,当身边大多数人的收入与你相差无几,月薪1万的心理价值自然被削弱了。

英国经济心理学家克里斯•博伊斯等学者提出了“收入等级”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博伊斯指出,大多数人判断自己薪资水平时,不会考虑薪资本身价值,他们的判断更多受到这个薪资的“收入等级”所影响。而所谓“收入等级”是一个非常具象、微观的概念:它指代每个人心中,自己的收入在个人社交圈中排在什么位置——但没有人会把宏观的社会参照值(譬如“99%的中国人月收入低于1万”)作为比较对象。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在一个人心中,“月收入1万超过99%中国人”的认知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大概远远不如“月收入5000超过5个亲朋好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更在意“比上”:与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的比较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比下”所带来的心理安慰在“比上”所产生的焦虑感面前,往往不值一提。

比如对于许多城市中产而言,他们大多数人早就月入过万,但依然无法停止对自身收入的焦虑。根据脉脉数据,即便是年薪30万以上的人群,其主要焦虑依然来自收入。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这种收入焦虑的根源,“还是负担多”。从高昂的房贷按揭,到鸡娃的教育投资,月收入1万相较于大城市中产生活的预设花销而言,显得杯水车薪。

不可置否,人们关于“月薪1万”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早就月入过万,害怕跌落,所以还在努力向上;有人月收入5000,美食电影潮玩一样不落,生活得洒脱快乐;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努力过着自己定义中的“好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