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二王是指哪两个人(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与谁并称为二王)

摘 要:“二王”的帖系书法,好似一棵大树,又犹如大海之汇众河流,奔腾不息,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帖系书法是一个大系,它有着清晰的脉络。以继承帖学而成就非凡的历代书法家们,他们的学书的道路以及流传下来的书法珍品,无不给后之学书者以重要的启示,发展至今,书法在高等院校开设,有了本科到博士后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学历模式,书法变成了一门学科、一门学问于,带来了书法学的空前繁荣,面貌也多样化起来,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承传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影响力依旧强大。

关键词:帖学 ;“二王”;书法;影响

当今,我们国人凡提起书法,“二王”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二王”是谁,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们不妨先回答这个基本的感念。“二王”,是指东晋的两个大书法家,父亲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因书法出众,影响巨大,所以后之学书者将其并称为“二王”。关于他们的书作真迹,到今天虽然没有确切之作留存于世,但从存世的一系列摹本、刻本,以及众多书家的效仿之作与诸多评述,可以深刻体会到其魅力之大。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之集大成者,从流传下来的能看得到的作品方面看,主要体现在楷书、行书和草书方面,且每一体都到到了较高的水准,令无数人膜拜,故世人尊其为书圣。在其后的历代书法家中的实践中,到了唐朝有个颜真卿他的书法将篆法入楷,并运之于行书,给行书注入了新的血液。另外在同一时代的张旭、怀素的狂草以及部分人的章草虽然表现形态更加放纵恣肆有其独到的自家风格,开始一代新风,但是基本还是笼罩在“二王”的影响之下。“二王”似乎给书法树立了一面旗帜,评判书法作品也多以之为尺度。“二王”父子俩在我国书法长河中如同双子星座,照耀古今。王献之书法在继承家学基础上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唐代张怀灌《书议》中载:子敬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

“二王”的帖系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清晰的脉络。他们也似乎成了普通大众眼中书法的代名词。当前的书法界,无论全国国展还是高等院校,又或者广大书法爱好者甚者至专业书家,二王从来是讨论或者所要取法的焦点对象,是书法节中的珠穆朗玛,。从各类书法大赛参赛获奖作品或者日常生活常见的书法面貌来看,下至农村,上至中央机关,处处可见其影响,似乎除他之外的书写面貌以及审美方式皆非正宗。故而,人们如何对待二王以及产生的审美意方式,使其发展为当代书法态势和创作现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大国文化,振兴传统艺术,对于书法来说,推崇经典,大多取法“二王”,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浅谈二王帖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二王”书法受到古今一致推崇,究其根源是有原因的。早在魏晋,时人崇尚“新体”,那么王羲之是很富于创新精神并刻苦勤学且能出新的一位书法家,顺应了当时的时代,他的书法融古出新尤其是他流变的行书、今草为后人树立了典范。真正把“王书”推到至高无上位置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曾言“详察古今,精研篆书,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因此,广大读书人参加科学考试也因能写一手漂亮的“王书”而会得到更多的青睐。孙过庭论“王书”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其后,书法的主流,我们时常谈到的宋代“尚意”、元代“复古”、明代“尚态”皆以“王书”为根基进行创新和变革的。期间,在唐代有一个叫颜真卿的书法家,融篆籀笔意与楷书和行草书线条之中,增加了书法线条的表现力的质感,不仅于楷书而且在行书领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影响着后之来者。至清代,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大气、苍茫、浑厚“碑学”兴起,对“王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至此,书法逐渐多元化。

今天,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作为传统文化的书法受到书写工具的改变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书法的发展受到了历史的挑战,书法由过去大众书法变成了现在的一门艺术、一门学科,并在中国高等院校设立了一套独立的从本科到博士后这样一个学科体系,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对于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的研究也达到了空前,是今天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提高书写技巧的不断要求和较为全面的继承,它是对以前“风”的超越对“法”的重新解读。若看今天的书法国展中获奖作品,不难发现,笔法的精准、结构的流美达到了在当代书法复兴过程中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当下的碑派等其它风格样式的创作还在延续,但楷、隶等变化较少、创新有限,多局限于“正书”之内,由于今人对碑派书法的理解和笔法的揣摩不到位,在行草书线条中的体现也不佳。加之人们对行草书的强烈兴趣,碑派书法依然被二王之风“打压”得很厉害,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王”书风的高扬,对当今书法的创作起极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对书法流派风格的均衡发展却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对朴茂、郁勃、厚重的碑学审美形式产生陌生感,尤其是对碑派中的“以丑为美”的审美意趣产生误读,甚至隔阂。书法的表现形式是丰富的,审美取向也是多元的。在中国书法史上,不仅有着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今草、章草等多种审美样式的书体,以及在多种书体中的多种风格的丰富变化,二王书风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风格或流派,代表着一种审美意趣。二王书风的蔓延虽有着其阶段性的一面,它是人们对书法的不断理解和技法要素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有当今审美取向中对“甜美”意趣的要求,产生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这种雅俗共赏的审美要求与书法市场的要求有着极大的关联。二王书风的“尽善尽美”所反映出的“受众面”较其它书风要大得多,一般欣赏者对书法的“审美预期” 也正是雅俗共赏,而非“以丑为美”。这一审美趋势正左右着书法的市场和书法可作为审美愉悦的精神消费。为此,以二王为书风的书家往往市场看好,而碑派书法除“甜美”一路外,市场一般不景气,书法作品作为一件艺术品,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社会联系得这么紧密,在现代社会里,书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走入寻常百姓之家。为此,当下的二王之风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书法发展的内在需要呢?这涉及到了书法如何来按照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合理规划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当下的二王已经由一种对经典的崇尚、对技巧的高度重视、对字形结构的刻意追求甚至书风的模拟转向由于市场的需求和为了普通的甚而至于浅俗审美要求,泯灭了书家自我的个性。因此,书法的创作和研究便从对二王的阶段性攻坚转向了功利主义的一面,如果这种时风一旦变成了一成不变的追求那将是当今书法发展的悲哀。

浅谈二王帖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试看当代书法国展中一些“获奖专业户”,如龙开胜、王厚祥、徐右冰等人很好地继承了二王书风并在其自己书法融入时代感,在社会上压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影响,但同时也反映出评委们的眼光和书法审美趣味,他们的创作在当今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市场也受欢迎。正由于此,在全国有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暨某些书家为了获奖而追求作品表面的华丽效果,注重形式感,而少了对书法的更深刻的探索,所以作品一旦被市场接受就会变得风格固化甚至停滞不前。

书法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它不单单是写字的艺术,还能体现文学之美,我们常说书如其人、书卷气等其实都是对书法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文学及其素养的展现。可以说,书法若不以文学作为依托,没有文、史、哲等作为其审美表现的对象,那么书法就只能是写字,而不能发展到如今这样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