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看病换医院不需重复检查-结果有望全国互认

“如何避免重复检测一直是国家近几年改革的方向,未来随着《管理办法》落地重复检测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逐步减少。”全国政协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告诉健康时报记者。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该《办法》将在3月1日正式施行。

好消息!3月起跨院检查结果可以互认,这些情况不用重复做

医生看CT片。鲍捷摄

换家医院治疗,CT、核磁都得重新做

“我母亲曾因颅内出血在当地一家三级医院治疗,在医院做了脑部CT、核磁等一系列检查,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当地医院医生建议我们前往省会三甲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拿着当地医院检查报告就被省会三甲医院告知,他们无法接收和认可市三级医院做出的检查结果,需要重新进行检查化验。”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的周先生告诉健康时报。周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不认可,患者需重复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中国公共卫生2018年发布的《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现状及对策分析》显示,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发生率为41.82%。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为什么那么难?

王贵齐主任表示,“一些基层医院的设备性能、结果质量和检验水平暂时还不能与三级医院相比。而且每家医院的检查仪器、医疗设备、化验水平都不尽相同。其次,实验室里很多检查的时效性非常短。如有些恶性肿瘤扩散比较快,像小细胞肺癌很短的时间有可能就会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脑转移。如果单纯靠原有的资料和检查报告是不可靠的。”王贵齐主任补充,“此外,互认过程也存在一个法律责任鉴定的问题,检验结果互认就意味着临床医生要拿着非本院的的检查报告为患者做出相应诊断,稍有不慎做出错误判断后,需要法律明确责任划分。”

多省市已先行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办法》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并且明确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这标志着多年来老百姓期盼已久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终于要落地了。事实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在我国已经酝酿多年。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到,国家卫健委等机构早在2006年、2012年、2020年12月、2021年7月和2021年11月等多次发文强调要加强医院内检验结果互认。“多次发文说明国家一直在竭力推进医院合理利用有限的检测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节约病人和国家医保费用,避免重复检查,提高诊疗效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临床病原专业组组长汪明曾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京津冀鲁、江苏、云南、河南、山西、陕西、川渝地区等地已先行一步开展省内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明确互认检查结果范围,不包括诊断结论

那么,究竟哪些检查检验支持互认呢?《办法》中所提到的检查结果是指通过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所称检验结果,是指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其中特别强调,检查检验结果不包括医师出具的诊断结论。“推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医学检查。”

王贵齐主任强调,“以内镜科为例,内镜操作也是非常讲究技术的,不同的医生,水平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而且每个医生检查的方法、诊断的标准和诊断疾病的语言都差别非常大,所以出具的诊断结论也会有不同,所以本次《办法》不涉及诊断结论。”

王贵齐主任认为,“实验室和影像科同质化发展是推动检查检验互认的基础。检查结果要想真正落地惠民,还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如果初步检查都能在基层或社区医院得到实现,而我们在互认检查基础上做一些其他检查,无论对病人还是医疗机构,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